2012年十月二十四日,

105届巴黎秋季艺术沙龙展在法国巴黎揭幕,

Salon D'automne 2012 Paris

张泓波

一切如愿。。




我第一次去巴黎是在1998年,

秋天的法兰西非常美丽,

浪漫的巴黎婀娜多姿;



还记得,

LIDO 表演的奢靡,

塞纳河游艇穿梭的韵律;

卢森堡公园的优雅,

凡尔赛宫的空泛、、、



绚烂的树叶是大自然显露与我热烈地笑脸,

清凉的秋风是它对我轻轻地耳语;

高高的苍穹,

是它宽广的胸怀;

蓝天下淡淡的白云,

正是它浅浅地微笑!



树荫间,公园里面,

四下弥散的气味,

也似曾相识,

远闻切切,

近处漠漠、、、



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

巴黎,

是美丽的花都,

人生的驿站。



秋季艺术沙龙,

本是给与艺术家新的机遇。

那树枝上小小的果实,

不也甘美?

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人已经入选2011年十二月三日至十一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达巴索古堡举行的“2011年第九届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现在开始准备工作。

佛罗伦萨双年展的简介

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最初是由瑟罗拉兄弟凭借艺术协会以及政府对其政治上的支持于1997年创立,每两年一届,定期在具有悠久历史并享有声誉的佛罗伦萨的达巴索古堡举行。 “双年展”自从创办以来一直由意大利外交部、托斯卡纳地区和佛罗伦萨省、市共同协办,2001年“双年展”被联合国聘为“文明之间对话”活动中的官方合作者,世界各国参加“双年展”的艺术家人数每年达到800余位。“佛罗伦萨双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米兰双年展”并称意大利“三大艺术展”。在欧洲各类艺术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届双年展主席为国际著名策展人Pasquale Celona。国际评审团包括:佛罗伦萨双年展艺术总监Stefano Francolini,国际博物馆馆长Matty Roca,法国巴黎艺术史教授和批评家Dominique Edoqard Baechire,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术馆长Gregorio Luke,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Rosa Tejada,意大利现代艺术博物馆馆长Bianca Laura Petretto。评委会艺术策展人Sandra等等,也是名流。
联合国于2001年正式认可佛罗伦萨双年展为联合国"文明之间对话"的正式合作伙伴。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此说道:"我相信,对于不同文化和传统的人们来说,不管他们是生活在世界的相反的两端还是住在同一条街道上,对话是互相了解的一次机会。艺术家在和平之路上扮演着极为特别的重要角色。"

“佛罗伦萨双年展的选择对象是独立的艺术家,机构、公司或者画廊是作为艺术家背后的支持者、赞助者。借此国际性的重大舞台亮相,无论对于机构或者个人,是绝佳的正面形象示人,很多机构或者个人赞助者因此获得良好的公众形象和赞誉!

预计,2011年的第九届佛罗伦萨双年展会有来自多达70多个国家以上的数百名艺术家一同亮相这座闻名遐迩的全球艺术之都。

意大利佛罗伦萨双年展组织者联系地址、电话:

Arte Studio

Viale Belfiore 54, 50144 - Firenze – Italy

意大利, 佛罗伦萨

tel. +39 055 3249173 电话

tel. +39 055 3218172电话

fax +39 055 333540传真

网址:http://www.florencebiennale.org/index_chi.php

网上内容可以选择中文版

2011年第九届佛罗伦萨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参展画家:

张泓波,来自上海,入选:油画作品。目前正在寻找合作机构或者个人赞助者,一起参加本次在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伟大都市—佛罗伦萨市举行的国际性盛会。

张先生的联系电话:(86)13621936929    (86) 021-51718606

e-mail:[email protected]

张泓波的个人艺术网站:http://zhanghongbo.weebly.com/



 
一直很欣赏黄永玉的人生态度,认为老爷子是一个EQ极高的人士,自学成才,美术上成就极高,经济上自由自在,照顾家庭游刃有余、、、

一切都有缘起,我一直好奇黄永玉先生的成长背景,这次,到了湘西凤凰,看到沈从文先生的故居,关于黄老爷子的重大收获,却是在湘西州首府吉首--古称乾州的吉首大学里面获得的。原来,黄老爷子的很多艺术作品和相当的私人收藏都捐献在这里了!

老爷子的这个行为很好理解,也很明智的。相信,作品和收藏品可以在这里获得较好的保存和流传,因此,生命在严格意义上会得到永续呀!

黄永玉的家庭背景不错,母亲在旧时代属于比较有文化,比较新观念的人士,自己又各处游历、工作,社会接触面比较广泛,眼界开阔,交友众多而口碑很好。纵观黄永玉一生,有坎坷,有磨难,但始终对于人生和生活抱有乐观、豁达的态度;对于艺术创作,求真求实,勤于动手,敢于探索。最难忘的印象,应该是他的有趣和活泼,这很可能是他人生能够获得成功的导火线!想想,中国人才济济,很少人能够成功的,无论什么行当,态度决定成败,生活的画卷最真实,最重要,好过虚名八万吧!

有好多图片,是黄永玉先生的作品和捐献的收藏品。

 
李静写周慧珺老师的传记,请我写序。我曾经几次写周老师;这一次,对书法的传世问题有了新的体会,也有新的困扰,藉这机会说说。

书法难学,非常难,这是众所周知的事。较少人知道的,是书法的欣赏也困难。欣赏书法没有写书法那么难。周老师认为我眼高手低已有十多年了。懂得品尝书法不一定要拿起毛笔练习过,只是比品尝画作的难度高。书法没有画面,文字的内容无关宏旨。书法是只凭线条与墨色的变化来表达感情及艺术上的美,不多体会不容易欣赏。

不容易欣赏是书法作品不容易传世的原因吧。比起画作,二十年前书法作品不值钱,今天大有起色了。历史上书法是值钱的。旧时的中国读书识字的用毛笔,懂得品尝书法的人比较多。

问题是,书法要传世明显地比画作困难。这观察来自一九九六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一次古书画拍卖。那是我知道的最重要的中国古书画拍卖。来源一等:一个上海大收藏家移居巴西多年后谢世,其后人把他的藏品放出来。那拍卖有五张宋代尺牍,即是书信,皆真迹无疑问。一件苏东坡,一件曾巩,两件曾纡,一件朱敦儒。苏子大名,遗留下来的墨宝比较多。不是很多,可能高于两掌之数。曾巩的是孤本,算不上是好书法。北宋曾纡是曾巩的侄儿,我知道曾纡今天传世的墨宝有四件。朱敦儒是南宋大词人,名家也,据说他今天传世的墨宝只两件。

这就是问题。上述四位都是大文人,用毛笔写下的纸张应该无数。中国造纸的技术既聪明又简单,到了宋代像尺牍那么小的纸成本相宜。上述四位,每位写过的纸张应该数以千计,为什么留存下来的那么少?苏子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举足轻重,从皇帝而下很多人仿效他的书法,多几件传世不难明白。曾巩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只一纸传世可能因为他的书法不怎么样。难以解释是曾纡与朱敦儒。这两位皆词中高手(朱较大名),而跟这里有关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书法好得不得了。为什么书法历史上不容易找到他俩的名字呢?曾纡在宋代被认为是个书法家,而乾隆的《三希堂法帖》中有一件朱敦儒的作品。我相熟的还健在的书法专家,见到曾纡与朱敦儒的尺牍,无不大呼顶级书法。

为什么曾、朱这两位书法顶级的词人,传世的墨宝会是那么少呢?南宋的李清照是更大名的词人,记载说她好收藏书法,也说她的书法好,为什么没有半张墨宝留存下来呢?

我们要问唐太宗王羲之的书法藏在哪里;要问武则天张旭的书法是否放进了乾陵——或问上苍董其昌说那幅无名无章的《古诗四帖》是张旭真迹是否可靠;也要问杨贵妃那精彩绝伦的《上阳台》帖是不是李太白的字。但比起宋,这些人物早上几百年,时间上是另一个古时,纸张保存那么久不容易。然而,近如南宋的朱敦儒及李清照,他(她)们留存下来的墨宝为什么那么少?辛弃疾的墨宝我愿意出高价看一眼,但无缘。纳兰容若的墨宝我见过两件,但他是清代的人。衷心佩服王铎。这位因为迎接清兵入关而被贬为千古罪人的高官书法家,今天遗留下来的书法作品真迹有数百之多,假冒之作更无数。也难怪,王铎是中国书法历史上唯一的所有字体都写到顶级的书法家。

还有另一个有关的观察。历史上,书法家的作品要传世,书法本身了得不足够。他们起码要是个官,不是「右军」就是「长史」,或者加上是文豪,再不够就要是「疯」或是「癫」了。不要忘记,我拜服的米南宫,有癫誉之外是个名士,《西园雅集图记》是他写的,苏东坡把他的书法捧到天上去。整个宋代今天传世的墨宝元章最多,有数十件吧。

这就带到周慧珺那边。周慧珺怎么样呢?告诉读者吧。她是个自小患疾、行动不便的女人,上述的一切她都不是。一个聪明幽默的女人,读过很多书,从小习书法,能否单凭文房四宝而把自己写进历史去,是我要在这里提出的问号。说真的,回顾历史,周老师的书法如果能传世会是个例外。

也说真的,我认为周老师的书法的传世机会相当高。有五个原因。其一是在书法最困难的那方面——用笔——周老师练到前无古人之境。用笔最重要是处理线条,无论笔锋怎样翻来覆去,周老师写出来的线条永远是那样舒畅。你可以批评她的线条不够狂放,但没有谁可以写得出那么幽美的线条。喜不喜欢是一回事,能否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其二,有两位书法大师对我说,今天在神州大地,周慧珺的书法最好。艺术没有「最好」这回事。他们显然是说在书法的某方面,当今之世没有谁写得过周慧珺。可能是指用笔,我不知道。重要是书法艺术今天在中国再盛行,说是「最好」,不管是什么,或好在哪里,有助传世。好比你说张五常的经济学冠绝天下,我不会问你冠在哪方面的。却之不恭,因为只要有够多的人这样说(可惜一个也没有),我的经济学思想会传世。其三,周慧珺的书法雅俗共赏,有价,收藏者众矣!

其四,大约十年前,我见到周老师的书法赝品在市场涌现,对她说了,她不怒反喜。一时间我自己悲从中来,因为没有人假冒我的书法。周老师的书法假冒不易,赝品够多是反映着市场有足够的需求,鼓励着一些人拼命仿效。我因而创立了收藏艺术品的第一定律:凡是市场多有冒牌货的艺术家,我们要购买收藏该艺术家的真货!

其五,最重要的,这些年神州再起,历史时间上周慧珺不可能生长在更理想的年代。在她的书法进入佳境之际,数码科技的讯息扩散时代开始了。怎么会那么巧?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新潮书法渐趋时尚。不久前在深圳参观一个大规模的书法展出,没有一张是本文说的书法。这些新作一律大幅,画不是画,字不是字,我看不懂。一起参观的朋友认为这样的「书法」不需要学过,我不敢那样说。艺术这回事,往往似浅实深。我只能说不懂。

我看得懂的,是这些新潮书法完全不管用笔,即是不管周老师教我研习了多年的那一种。我想,如果这种新书法发展下去,再不回头,周慧珺会是中国传统书法的最后一个代表人物。

回头说《周慧珺传》的作者李静,也是个书法家,其作品也收藏者众。李静是周老师带大的,从小跟老师习书法,对书法的历史与艺术的学问是大方家了。不可能找到另一个更有资格写周慧珺的传记的人。认识李静二十多年,我到今天才知道她是那么懂得写文章。

再回头说用笔,十多年前周老师对我说:「我不知道古时的大师是怎样用笔的,没有机会见到,只是知道自己写得出古人的字,也就算了。」我看过一套有一百个当代书法家的示范影碟,他们用笔的方法跟老师很不相同。我没有资格判断哪家比较高明,只是见老师能写出那样的线条,翻来覆去那么舒畅,就跟着学,不作他想了。

从用笔那方面看,李静和我无疑得到周老师的真传。我们没有老师从小患上的不幸之疾,挥起笔来手的动作比较灵活,也比较夸张。李静的挥笔动作精彩,写出来的字也精彩。我呢?你只看动作好了!

是为序。

 
This is your new blog post. Click here and start typing, or drag in elements from the top bar.
 
As an oil painter in Shanghai which is chang everyday there.I just focus on my painting and arts here.There are artis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come here to Shanghai.So, I have good oppotunity to meet them.

I enjoying this.Remember a poet from USA,Wallace Stevens,(1879-1955),just helpful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oet,arts & painting.
(both Chinese & English,It's mentioned by landscape oil painter Andrew Wyeth--安德鲁。怀斯)

我在田纳西的山上, I placed a jar in Tennessee,

放了一只陶罐,四周山坡围绕。 And round it was, upon a hill.

它让那渺无人迹的荒原, It made the slovenly wilderness

将这山坡环抱。 Surround that hill.

荒原向着山头的陶罐伸展而上, The wilderness rose up to it,

也向八方蔓延,荒意不再。 And sprawled around, no longer wild.

这圆形陶罐被大地包围, The jar was round upon the ground

高高矗立象是空中的要津甬道。 And tall and of a port in air.

、、、、、、